查看原文
其他

古国名、古地名古今对照潜藏的问题

2017-05-04 王强 木铎书声



古国名、古地名混搭及古今地名对照、行政区划变更是稿件中常见的但不易觉察的问题。没有专门的积累,或者查核意识淡薄,便容易出差错。下面我将结合编辑经历,对其中的部分情况做简单的梳理。


不可以古代今


例:


靖康之变:公元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,于第二年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。

 

开封为今名,北宋都城当为汴梁。


知识性错误


例:


公元190年,董卓为了篡汉,胁迫汉献帝由洛阳西迁咸阳

 

董卓裹胁汉献帝前往长安而非咸阳。


古国归属地区错误


例:


西方的波斯、东罗马,东亚的高丽、新罗、百济、南天竺、北天竺,频繁前来。

 

这里的“西方”改为“今西亚”似更稳妥,同理东亚也当如此处理。天竺为今南亚古国,南天竺和北天竺是五天竺中的两个,与其他古国并列不妥。


古今地名混用错用


例:


夏王朝的都城在哪?历史上有许多种说法:山西安邑说、河南禹州说、浙江会稽说、偃师斟寻说、濮阳帝丘说、开封老丘说、商丘夏邑说、登封告成说等多达十余种。而南阳人说夏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在南阳的邓林……邓林位于南阳邓州西南部,与湖北接壤,现在是一个繁华小镇。镇上的人都说,他们这里就是夸父弃杖处,从前方圆百里都是桃林(邓与古桃字通,邓林即桃林)。

 

抛开其他问题不论,仅就地名而论,邓林非今用名,今名乃是河南南阳林扒镇。


“大”和“国”字不可轻易加在古国名和朝代中


例:


夏王朝(约公元前2146年—前1675年)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,社会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,开创了光华万丈的新时代,中华四千年文明自此始。从此,有了“华夏”一词,有了“华夏”大版图概念。不管后来的“大汉国”也好,“大唐国”也好,“大清国”也好,抑或当代的“中国”(中国一词始自民国)也好,“华夏”“中华”都是它们永远的、真正的国名。

 

作者想套用“大汉”和“大唐”等说法,却又随意变更,变成了“大汉国”和“大唐国”。但大汉国乃是南北朝时期位于今贝加尔湖东北部的一个小国。大唐国,也没法区分是李唐、后唐还是南唐?在国号前面加“大”、“圣”原是古代御用文人讨好之举,而今不必套用,况且容易生错。


不可各朝代地名混搭


例:


古时,南阳有两条十字形交通要道,一条叫武关道(又称商於古道,其东段即夏路),西京咸阳通往东京汴梁;另一条叫三鸦道,由洛阳通往荆襄。两条大道交汇于南阳,就像现代的京广铁路与陇西铁路交于郑州一样。


汴梁是北宋都城,可知作者将其所说的“古时”定位在北宋,但北宋的西京不是咸阳,而是河南府。况且武关道由来已久,春秋时候就有了,用北宋来代替这么长的时段,是否合适?


古今地名对照需留有余地


例:


祝允明,明代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 

括号中内容为常规的古今地名对照的方法,但这种表现手法目前学界并不规范。明代长洲对应的是原来的吴县,但吴县在2008年已并入吴中区和相城区,也就是说“吴县”是今天苏州的一部分。因此,为稳妥起见,建议改为 “(今属江苏苏州)”。


避免歧义


例:


……还追溯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自汉代以来的历史往来。


这句话中如果不调整顺序容易让人混淆“阿拉伯地区也有汉代”。如果不进行技术处理的话,还需要考察阿拉伯与之对应历史时期的名称。因为出书时间所限,最后调整为“中国自汉代以来与今阿拉伯地区的历史往来”。


编辑  by  SHMILY



关注木铎书声

扫码进交流群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